第168章 新概念“登月舱”(2 / 5)

作品:《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这一个三连拍,直接奠定了他“国内航天领域拍摄第一人”的名头,就像被誉为“军迷天花板”的杰哥一样。

后来各种航天信息的“在现场”,也证实了宁叔的牌面。

而这次他带来的视频同样重磅,长征九号的零件之前就看过了,这次就不看了。

虽说这次更完善一点,但依旧是零件,这玩意还是等组装完成之后再看吧。

这次就看看这次首飞的“乘客”们。

自由联邦那边SLS火箭的乘客已经知道了,就是猎户座飞船,还有一些合作机构的微型卫星。

虽然有些合作机构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即时运送到发射场,但还是有几个合作机构的微型卫星装了上去。

但长征九号的首发乘客不一般,有两个大家伙和一些微型卫星。

其中一个大家伙自不必说,就是之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了。

当初飞船只是测试了一次,这次算是定型了,但也要再测试一次,因为火箭第二次发射就要带宇航员了。

相比老一代的神舟飞船,新飞船可以飞得更远,不仅能运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空间站,还能实现38万公里外的载人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

而且在新一代飞船与神舟飞船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个性化选择。

比如新飞船一次可以往空间站内运送7名宇航员,但平时是用不着这么大的运力的,所以依旧可以使用老飞船只运送3名宇航员。

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一代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距离深空探测的难题。

它不仅能载人,还能从事货运,是一型“客货两用”飞船。

目前繁星唯一一型货运飞船是天舟一号,但天舟飞船不能发空间站的货物重新运回地面,只能在大气层里烧掉,而新一代飞船凭借着完善的隔热技术,能够从近地空间站下行运输货物。

其实神舟飞船也能往下运东西,只是它的内部空间太小了,所以是能运,但只能运一点点。

新一代载人飞船个头很大,近9米长,最大直径约米,最大发射质量超过20吨,空间相当大。

当然,9米是包括燃料舱和推进器的,单纯的倒锥形返回舱只有差不多一半的高度,减掉各种防护层,宇航员能完全在里边站立。

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家”,技术人员采用宜居设计理念,利用新一代载人飞船舱内空间大的优势,在舱内装饰、设备布局、人机交互界面、整船载人环境设计等方面颇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