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八章行会(3 / 4)

作品:《大明世祖

幸好这是一种草籽,随便一撒就能种,就是翻地除草比较麻烦些而已。

这就是改变家里收入的重要一步!

哲布咬着牙,给自己加油打气。

除此以外,他还准备收购一些白猪,紫云英和苜宿草也可以喂养。

还有那黑白牛,产奶那么多,得制成多少奶酒和奶皮子?

这要是真弄好,家里指定翻几倍。

“到时候我在京城,也能多买几间屋了!”

他开怀得畅想着。

……

而在北京,随着皇帝的点头,顺天府尹杨廷鉴则开始了对京城的改造,准确来说是对京城人口的疏通。

即,将东城向外扩张,从而容纳更多的人居住。

靠近永定河建造卫星城,也是皇帝赞同的。

开春后不久,内务府与户部就直接拨下银圆,让工部在玉河(通惠河)附近建造了一批王府。

玉河连同护城河,然后一路向东,抵达通州,长一百六十里,是北京重要的生命线。

来自天南海北,无论是运河还是海运的物资,都要从通州由玉河输送入北京的崇文门。

而这些前不久刚册封的十二王们的王府,就在这中间的八十里处,以十亩见方开始修建一条王府街。

虽然人家住不了太久就会就藩,但建好了也能给后来的兄弟们用。

户部和内务府如今有钱,对于此事倒是大方的紧。

这下,立马就引爆了京城的市场。

木材、砖石应声而涨。

皇商们分工明确,瓜分了这场盛宴。

他们倒不是直接采伐树木,而是搜罗木材商的名贵木材,从中赚取差价而已。

内务府倒是习以为常了。

毕竟木材出了什么事,直接把负责的皇商抓起来就成,免得四处找寻那些木材商。

钱倒是在其次,责任一定要清楚。

除了王府,顺天府雇佣了上千名劳工,开始挖掘地下沟渠,以及修建各式的四合院。

当然,户部的仓库,自然也是在此扩建。

一条宽敞且平坦的官道,也开始动工了。

数日后,此地则被命名为东河县,隶属于京畿五县,属于顺天府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东河县并无城墙,属于开放式的城区。

这对于大明来说,可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回。

但东河县担负的责任,又让他不得不如此。

作为京城的外扩地,接近通州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人满足京城日常所需的囤积地。

粮食,酒醋、牛羊,布匹等日常消耗量大,长期堵塞运河,迫切地需要一个中转站。

同时京城内空间有限,粮仓又不能隔离太远,东河县不远不近,半日的路程最为适合。

设县,加上数个大工程,需要的劳力上万计,消耗的钱粮数以十万,偌大的京城,几乎是瞬间沸腾起来,热闹翻了一倍。

朱谊汐则寻着难得的时机,出了皇宫,来到民间进行微服私访。

出了崇文门,他看着河道,轻笑起来:“东河县新建,物资囤积于此,倒是让崇文门不要堵塞了,排队长龙终于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