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十二章课程(3 / 4)

作品:《大明世祖

因为四科暗含分配。

骑兵,步兵,水师三种,箭弩和火炮的都是步兵。

不过在军中,骑兵和步兵差别并不大,可以随时进行转换,而水师则不行。

故而选水师的很少,一届三百人,只有寥寥数十人去选择。

但水师的优势也很大,由于竞争少,升官也是较为便捷的,还可以携带家属。

水师造反,没听说过,朝廷很放心。

相较于庶吉士们在内阁实习,演武堂堂则讲究学习。

文六,武二,八科中必须全部及格线上,才会被批准毕业分配。

不然的话,就让你考中了武状元,挂科了也难分配。

且除了状元,榜眼,探花明确入侍卫司外,余下的四十七名额,则按名次下排。

分配到京营还是边军,也很看毕业分数。

可以说,这八科事关毕业和分配,谁也不敢马虎。

谁不想待在京城,待在皇帝身边磨资历?

简在帝心,就是最佳的升官方法。

就这般,在四月的暖阳中,演武堂绍武十八年的武进士们迎来了毕业日。

那一届,则有六百余人。

前五十人入侍卫司,成为新的带刀侍卫,拥有广阔的未来。

而剩余的人,则按照成绩,被分配到京营,边军中。

而边军,则又分成三六九等,比邻京城的察哈尔,自然是首选,而像是安西,吉林那种,就备受抵制了。

由于是按照成绩排名,所以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文化较低但孔武有力的都去了边军,而那些擅长读书的,则进了京营。

以至于许多人开玩笑,京营日后怕是一群秀才兵了。

但高郃有个好爹,他当然明白,京营一直是想要秀才兵。

因为受到儒家熏陶的武将,更容易得到信赖,不容易造反。

说白了,读书明事理了,脑子灵光了,会思考军令了,而不是上官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折不扣的执行。

碰到造反,也不会脑袋一热直接从之。

军官们利益勾连的成本也就愈大。

望着这群学长,高郃倒是不羡慕。

因为他的前途已经安排好了。

就算是没有考中前四十,凭借他的家势,也会入侍卫司。

再待个一两年,他就会被分配到京营中担任营正,然后顺理成章换防到边军,斩杀一些毛贼升官立功。

三五年的功夫,升到团级不再话下。

就算到时候熬资历,四五十岁时,一省总兵是寻常的。

休沐日,高郃回到家中。

母亲高桂英嘘寒问暖,名义上的老爹,实际上的舅舅却是温声问了几句,就提到了婚事。

“曾家小女已经十六了,你们该订婚了。”

高一功多年的流亡生涯,还没到五十,就已经鬓角带霜,腰酸背痛的,极其老态了。

“昌国公府?”高郃眉头一蹙:“爹,如今昌国公气势正盛,怕是人家不应吧!”

“曾家敢不应?”高一功轻笑道:“这是早就说好的,抵赖不得,况且高家也不差,门当户对。”

高郃对于婚姻,自然没有什么自由的道理,但曾家却出乎了他的预料。

想了想,他才道:“两个国公府,怕是不妥吧!”

“若是与锦国公府联姻,自然是不可,但曾府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