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一章富余(3 / 4)

作品:《大明世祖

「要是在乡试,会试,那得考新样了——」

「嗐,乡试太远了,还是顾及眼

巴前吧!」

郑、南二人神色一禀。

绍武年间经过了不少的改革,但最令民间震动的,莫过于科举革新了。

从殿试,到会试、乡试,可谓是一步步的推进,官场和民间早有耳闻,在今年年初,彻底的形成了规矩。

凡此后,乡试、会试、殿试,将缩短考试时间,只有三天连考。

第一天,将考算术、地理、历史、天文等杂学。

第二天,考取文章。

第三天,考取国法。

这三门,都将以百分计来算。

简单直接,可谓是颠覆。

在这种情况下,官场上却一直注意,生怕起了乱子。

但事实上,民间的反弹却不大。

因为学习八股文最多的,是那些预备役秀才。

他们占据了天下读书人的九成五。

而在秀才考试之中,八股文依旧保留,这也就让他们安心了,十年寒窗没有白费。

而事实上,满清再怎么折腾,无论是辛丑条约,还是马关条约,地方的士绅大多都是支持它的。

但它废除科举,立马就让士绅阶级跳反,从立宪派转到了革命派。

说白了,废了科举等于抽了满清脊梁,灭亡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秀才们考乡试,之所以意见不大,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半只脚踏入官场,明白了什么叫忌讳。

这种事又是瞎掺和,那就是污点,必然惹得考官不悦。

你连皇帝的新政都有意见,还是不是心向朝廷?

「陛下的动静,真是太大了。」郑森感叹道。

「八股三百载,已经亡了大半。」南子皓叹道。

这是为八股叹吗?

不是,这是为青春叹。

忽然,热闹的酒楼,吸引了不少人。

「老爷!行行好,给我们姐妹一口饭吃,行善积德啊……」

一个满面风尘的少女躬着腰,牵着一个小女孩,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黯淡。

在这繁忙的县城中,显得极为的突兀。

「去去去,这不是你应该来的地方——」小二眼底闪过一丝怜悯,但他已经见惯了社会百态,只能强硬地驱赶着。

他明白,只要放这两人进去,自己今天晚上不仅会挨一顿毒打,而且还会没饭吃。

这就是现实。

而郑森则居高而临,瞥见了这对姐妹身后,有几个高大的身影若隐若现,不时的探目而望。

果然,伙计的声音,让这群稚嫩的书生们有了脾气。

或许是见了这对姐妹略有姿色,一个个纷纷慷慨解囊,铜钱一堆,银毫、银圆数个,算是极为大方。

姐妹欢喜不已,连忙跪下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