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八章出使朝鲜(3 / 5)

作品:《大明世祖

而夏完淳,则住进了迎接中国「天使」的慕华馆。

慕华馆前有一座迎恩门,其本叫迎诏门,后来明朝使臣薛廷宠来到朝鲜,改其为迎恩门。

后来,迎恩门在壬辰倭乱时被毁,重修后明朝使臣朱之蕃于1606年重题「迎恩门」匾额,并落款「钦差正使金陵朱之蕃书」。

当然,在日据时期,迎恩门被拆,后来韩国人在遗址上修建了独立门。

天微微亮,迎恩门前就搭建一个结彩黄帐殿,并设黄屋、龙亭、香亭于帐殿正中,陈列金鼓、黄仪仗、鼓乐于其前。

这是对大明天使抵达的「郊迎礼」礼节的一部分。

朝鲜国王李淏身穿翼善冠衮龙袍,率宗亲、百官来到迎恩门。

夏完淳身着官袍,衣带飘飘,手捧着圣旨,昂首挺胸。

瘦弱的身躯,此时却显得格外的庞大。

在他前方,李淏则带着大臣们则恭敬拱手拜下:

「小王率宗亲、百官,恭迎天使抵临——」

夏完淳回了一礼,然后一起将敕书供奉龙亭。

再之后,他与朝鲜王并肩而行,一同穿过迎恩门,再向着王宫而去。

仪式浩大,礼乐齐备,朝鲜上下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围观的百姓也数不胜数。

这再次宣告了朝鲜的服从,夏完淳很满意。

待入得殿

中,青砖绿瓦的景福宫让他忍不住眉头一皱:

这朝鲜王也实在是太穷了吧!

酒宴倒是热闹。

朝鲜文武几乎都会汉话,一个个咬文嚼字,其标准程度不亚于夏完淳,这让他不得不惊诧莫名。

问起缘由,领议政金堉则笑道:「我国科举,即使学问精深,但若无汉话,则必然罢黜。」

夏完淳夸赞了一句,心中却冷笑了一声。

大明何其广阔,通官话的读书人也是少之又少,而朝鲜如此重视汉话,不外乎想要垄断科举罢了。

普通的两班贵族,即使啃了四书五经,但若是没有耗费大量的精力得良师授学,怎会学会汉话?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啊!

不过,对于夏完淳来说,聊天说话倒是不虞,谈笑自若,尽显进士风度。

一时间倾慕者不可胜数。

「今日酒宴正酣,不知状元公可来一首诗?」

金堉举杯,笑着说道。

一旁的夏完淳则丝毫不慌。

他微微一笑,道:「八股文章作的好,要诗得诗,要词得词。」

说着,他举起酒杯向着高坐在王座上的朝鲜王敬了一杯酒,然后道:「外臣今日就孟浪了。」

「万里长江水,朝宗向远流。

风波方浩荡,雨露正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