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寒门科举 / 章节正文阅读

93、93.诗会(1 / 3)

作品:《寒门科举

仿佛是那打饱嗝的声音上一秒还回响在耳畔,下一秒,便听到了樊凡突然的这么一句话。

既让人惊,也让人喜,还让人怀疑——

你一小子方才只顾着在那胡吃海喝,就这般,还能对得出这对子?

可不管怎么说,众学子仍是带有期盼,不求十全十美,哪怕能对出个七八分,也能挣回一二脸面。眼下只有樊凡说自己对出了下联,不寄期望于他,还能寄予谁呢?

上官典显然吃了一惊,樊凡的名声他是有所耳闻的,可他很快恢复淡定,说道:“不知道樊公子有没有注意到,这‘流’与‘楼’二字,用我成都府的方言来读,不管音律、调子都略有几分相似,才让这对子听起来朗朗上口……若是想要十分对仗,这下联也要取音调相似的二字,才能与之媲美。”

说完,他神情中隐隐露出得意之色。

显然,他在有意临时增加对子难度,意图让樊凡推倒重来。

再者,上官典也并不相信眼前这十余岁的小学童能对出对子,这上联挂在望江楼上多少年了,无数成都府的文人骚客为之折腰,甚至有人举办过研讨会,引经据典字字推敲,皆无功而返。

他不信,樊凡能比那些老学究们还要博学多知,竟能在诗会上,一时半刻就能对出对子。

上官典甚至打好了算盘,一旦樊凡出口,对得又不好,就可对外传言其“狂妄自大”“自不量力”,灭他人意气,长自己威风。

未等樊凡开口,场上的一众学子按不住了——对对子还论上口音了,岂有此理?这不是为难人吗?

一学子站起来愤然道:“我朝各州各府,学子何其之多,方言何其之多,为达成一统,皆以官话为准……按上官公子之言,莫不是我等参加科考之前,都要先去学学成都府的方言?”

上官典早有应对之策,答道:“若是用官话,这‘楼’与‘流’也是有几分相似的,我不过是提醒樊公子一句罢了,这位公子,大不必上纲上线,将话题引到两府之上。”

坐席上的樊凡,忍不住要高看上官典几眼——这个官家子弟心机深得很,并非酒囊饭菜。

分明是他有意在引战,一直要将苏州府和成都府拉出来比比,如今却反客为主,说他人“上纲上线”。

好赖话都由他说尽了。

不管是樊凡对或是对不出来,上官典都有足够的由头全身而退。

“你……”那位学子还想据理力争。

樊凡却觉得没必要了,他开口道:“谢上官公子的提醒。”

转而马上又道:“不过,苏州府内的夫子、教谕们,但凡教授对对子,自然会教导学生们注意平仄音律、对仗工整,所以此等常识,樊某还是懂的。”

意思便是,就算是“提醒”,也轮不到你一个游学学子来提醒,你置苏州府内的夫子教谕们于何地?

“是我冒犯了。”上官典拱手,微微点腰致歉,道,“看来樊公子是胸有成竹了,不如写出来罢,让大家赏读赏读。”

而后又佯装满脸笑意,虚伪道:“这巧妙的上联,着实是难住了我成都府的一众老学究们,若是此番游学,我能带着樊公子的下联回去,也是功德一件。”

“莫谈功德不功德的,一副对子罢了,真才实学还得是看科考文章。”樊凡淡淡应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