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寒门科举 / 章节正文阅读

37、第 37 章(1 / 2)

作品:《寒门科举

第三十七章

三叔三婶加入作坊后,许多筹备工作赶前了许多。

这其中耗去的银子,已经不单止最初预算的三百两银子,还欠着陈家一百多两,眼瞅着就要开业了,可这请人手的工钱还没着落呢。

张氏手里倒是还有剩有几十两白银,但这是留着用来到四处的村子收购花瓣和猪油的,可不敢拿出来花了。

偏生这个时候万掌柜带着新一批唇红膏去应天府售卖,还未回来,暂时不能找他支取分成。

等万掌柜回来后再开业,张氏是不想的,从来只有货等商的道理,没有商等货的,若是等到那时再开业,新一批的唇红膏完成的时间又要推迟不少。

“不如到县府找赵夫人罢?她毕竟是万掌柜的主家,支取分成一事,必定能说得上话。”樊父建议道,他如今摸清楚了各个人脉,却未懂其根本。

“杀鸡焉用宰牛刀。”张氏摇头,说道,“找赵夫人自然是能解决问题,可为了区区几十两银子的工钱就去劳烦她,太不值当了。”

樊父又建议道:“那不如去找陈家支借一些银两?想来是可行的。”

张氏还是摇摇头,解释道:“陈家如今在万掌柜的扶持下,刚接过整个县城的粮食生意,怕是比我们还急需银子,粮面生意所需的周转资金可不是小数目,之前买作坊欠下的银子还没还,就别再开口劳烦他们了。”

“那可如何是好?总不能这么大个作坊请不到人罢。”樊父郁闷道。

张氏却是笑笑,俏嘴骂樊父死脑筋,道是:“没有现钱请人工确实是要难一些,可这做生意,也不单单是靠银子的。”在大明,作坊里的工钱多是日结的。

毕竟穷苦之家无节余,每日都等着工钱开饭呐。

樊父不解,连连追问,张氏才肯解开玄机,道是:“有时候这‘信义’可比银子管用一些,你且想想,这么些年,你都有哪些信得过的兄弟友人……如今正是农闲时,农妇多是闲着,你便问他们,家中妻女可愿到作坊里做工,许诺他们月钱,下个月再结算,他们若是信得过你,自然会送人来,若是信不过你,便也没甚么。横竖我们知道这唇红膏生意是不会赔的,画了大饼也不怕填不上。”

“那为何要问我信得过的人,不该是去找信得过我的人吗?”樊父被绕晕了。

张氏嗤笑,把樊凡拉过来,让樊凡给解释。

樊凡翻了个白眼,说道:“爹爹真傻,这是自家的作坊,便是他人信得过你,巴不得来,你这当老板的,也要信得过他才是重要哩!”

樊父才恍然大悟。

……

当日樊父便出去了,所寻之人不外乎是族里头往日一起去狩猎的那帮人,都是义气之人。

同时,张氏也回了娘家一趟。

她心中寻思着,张家光靠一口打铁的炉子吃饭总是不够的,小弟张权早到了婚娶的年岁,却至今还未讨上人家,可见娘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又想起几个月前樊明义迷失山林的那几日,娘家人是何等掏心掏肺地为她着想,那老两口是当真把她这个“外来女”当亲闺女看待了。

于是,张氏便更觉得自己该出手帮扶一把了。

若是她直接给银子,以凡儿外祖父那犟脾气,怕是不会接,于是心中算计着,不如让小弟张权、嫂子何氏和大侄女张彤都到作坊里帮忙。

张氏带着樊凡去到了娘家,寒暄过后,自然说明了来意。

一听说姐姐开了作坊的张权便兴奋不已,一口答应下来,道是:“姐姐的作坊我自然是要去的,早便不想整日在这铁炉旁烤着了,哪有跟着姐夫跑马车有意思。”

他想着的是,要替姐姐去送货。

何氏自然也应下了,说道:“横竖当下是农闲,我和彤儿闲在家里,你只管道一句缺人手了,娘家人都该去帮衬帮衬的,自家人开的作坊,谈什么月钱不月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