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二章、捞钱都得吐出来(3 / 5)

作品:《我在民国打酱油

启瑞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理应为此买单,而且那些乘机捞老百姓血汗钱的人,吃了都要吐出来,这便是汤皖要做的事情。

同时,也要明确告诉启瑞,莫要以为如今一手遮天,天下没人能看穿他的伎俩,小心拆了你“六不”的台子,贻笑大方!

汤皖的文章写好,为了以防万一,依旧还是用英文书写,而大牛的晚饭也刚刚做好了,孤孤单单一两个菜而已。

大牛接过先生递来的文章,二话不说,又换上了之前的破烂行头,不着痕迹的翻墙而去。

昏黄的光线,清冷的院子,孤寂的草棚子,一杯浊酒,一个傲然的身影,只是晚风阵阵依旧。

只是一杯酒以后,汤皖思念妻子的想法就再也扼制不住,一股脑的全部涌出来。

汤皖掰着手指头,数着剩下的日子,大约还要一年的时间,湘灵才能回来,不禁感到难熬。

又是几杯酒下肚,汤皖扒拉几口饭,索性钻进了房里,开始整理湘灵带回来关于船民的资料,着手继续编写大纲。

这一回,大牛回来的很快,夜色中一个身影悄然下落后,朝着先生点了点头,就去吃饭了。

翌日,汤皖写的这篇文章果然登上了《京报》的首刊位置,一下子就戳到了许多人的痛处。

除了引起了轩然大波外,更是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指控,那些乘机捞钱的人,如鲠在喉。

老百姓们终于发现有人替他们说话了,欢呼雀跃。

这篇文章直指着问题核心,辫子归谁管,总要有个人出来收拾烂局吧。

启瑞,当然也看到了,不过却是背后惊出了一声冷汗,因为其看出了这篇文章对自己的警告。

若是整件事被捅出来,首当其冲便是启瑞,然后才是其余人,至于还在上任路上的老总冯国璋也跑不掉。

舆论的威力,他们都是见识过的,被全国人民戳脊梁骨,这种滋味不好受。

刚好,文章给启瑞点明了一条路,那就是找那些支持复辟,乘机捞钱的人的麻烦,还可以顺水推舟。

因此,启瑞暂时忍着心中的不安和怒火,一方面派菊长去查文章的作者loviner是谁,另一方面,着手贴出安民告示,准备行清算流程。

显然,在保密这一方面,邵飘萍先生吸取了之前吃过的亏,这回很是谨慎。

刊登的中文稿是邵飘萍先生翻译后的,事后不仅销毁了汤皖的英文原稿,更是言称作者是洋人。

线索到了这里就断了,再也没有办法查下去,因为公馆区,当局是没有资格进去调查的。

至于,事后清算,这项工作实在是太简单了,菊长轻车熟路,先是请人回来喝茶,也不严刑拷打,但就是不让出去。

只等着社会舆论的发酵,每天都给他们报纸看,却是不让有回应,只能干看着,啥事也干不了。

久而久之,扛不住的人只能花钱消灾,只要一个扛不住,就会形成连锁反应,进而进来喝茶的人都花钱了事。

钱到手了,那么回收辫子的工作自然就能开展了,借此,还能提高启瑞的名声,真是两不耽误,何乐而不为呢。

而那些喝茶的人出来后,冤有头,债有主,自然要找搞事人的麻烦,只是,连启瑞都找不到,更何况他们呢。

汤皖以为自己做的足够隐秘,没有人知道,但是忽略一件事,那就是人的直觉。

菊长虽没有证据显示是汤皖干的,但是冥冥之中的直觉显示,这件事和汤皖脱不了干系。

于是,在晚上只身悄悄的来了,拎着一瓶好酒,像是走亲访友一般,面无异色。

汤皖很是纳闷,最近也没啥大事,菊长怎么来了,还少见的带着酒,连招呼进来。